首页 > 城市

科教兴农地转易教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2023-08-18

近年来,我国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强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不渝推动乡村振兴。同时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明确指出,我国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指导中小学稳步推进因地制宜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随着智能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劳动工具、劳动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劳动教育也应向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i土地实践团队为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农业劳动教育的发展前景,探寻土地智慧流转促进数字化农业劳动教育的现代化路径,以青春之力促乡村振兴,烟台大学i土地实践队于7月7日上午8时到7月10日下午17时前往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发展特色产业 奋力共求乡村振兴

7月7日上午,在济宁市任城区团委领导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长沟历史文化展示馆,欣赏当地的珍贵历史文物,感受长沟镇历史发展变迁。“天南海北济宁州,二十五里到长沟;水旱码头真繁华,热闹号称小苏州”,长沟镇位于任城区西北部,“六路一河”贯穿全镇,孕育和发展了浓厚的运河文化。长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铁编、苇编技艺精巧,龙灯会、山东快书历久弥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沟葡萄、三韩西红柿也享誉四方,为团队成员研究农业劳动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当地具有普遍性的发展困难与发展前景分析。

下午时分,i土地实践团队一行人前往水牛陈运河水系公园,感受悠悠运河风情。与此同时i土地实践团队跟随当地书记参观了三韩村西红柿大棚,并与基地负责人就土地流转方式的创新方式展开深入交流。据了解该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三韩村西红柿大棚已发展成鲁西南最大的集种植、批发一体的大棚西红柿基地,年产值达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了解到,该基地通过与农户面对面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缺乏集约化合同签订,从而出现流转效益低、规模限制性高等问题,符合团队成员前期对于传统土地流转方式相关缺点的探寻。其次基地也与农科院专业技术人才对接并定期向当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形成“专家+农民”的模式即“乡村人才培育模式”,基地负责人定期开展农民种植技术培训课程,通过鼓励当地村民学习大棚数字化种植技术,极大丰富了农民的劳作与运作经验,从而提高整体农业劳动效率,提高作物产与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团队成员总结到“三韩西红柿大棚基地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民经济的发展,也让农民学习到了先进大棚种植技术,同时又通过雇佣当地农户在农忙时劳作使农民获得相应报酬,增加农民增收,进一步助力共同富裕”,对于团队研究课题,基地负责人也表示,基地也将计划打造产学游教育基地,发展采摘、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与农作物资源,使来访者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助力当地产业品牌的推广,同时来访者也可以以消费者的身份为基地产品提出更多意见,促进基地产品的改善,推动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当前基地建设劳动教育基地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从学校到当地农业劳动基地交通不便问题、获取当地政府部门政策批准建设基地程序复杂等问题,这也为i土地实践团队提供了更多启发与思考。

图为i土地实践成员认真聆听刘凡周经理讲解土地流转相关问题 胡学锴摄

科教兴农促发展 智慧流转提效率

7月8日i土地实践团队来到振东家庭农场和署湖家庭农场参观调研。刘凡周与李召经理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农场的大型农机,据了解该农场从播种到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极大提高了农业运作效率,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同时实现农业机械化,也将培养更多懂技术懂生产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把控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振东家庭农场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长江大学的农学博士的试验田,用于种植大豆和玉米。据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介绍,农田中配备监测农田中温室气体含量的机器,以此来控制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还利用多光谱无人机通过感应并收集农作物发出的光波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研究人工智能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刘经理表示未来将考虑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帮助下,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学游一体的劳动教育基地,依托土地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设备资源与政府、学校达成合作建立田间课堂,同时也计划考虑聘请当地农户作为相关老师教授参访者农业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当地农民接触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增长技能,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又可以通过授课使农民获得相应劳动报酬。

对于团队成员提出的将土地流转智慧化,借助网络平台承包土地的思路,刘经理和李经理表示,现如今家周围的土地基本都已承包,若想继续扩大规模与经营范围,使用网络平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利用网络平台来承包土地可以避免承包者与农民对于承包价格和承包年限的纠纷,更好地扩大经营范围。未来他们将有意向通过网络平台流转土地。他们表示该平台真正推广开来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是信任度问题:一些农民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不真实可信,并不愿意将土地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流转;其实是土地质量把关问题:要确保流转土地的土壤肥力、地理位置、水源等的信息真实且具有权威性;最后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建设相关农业劳动基地的助推剂。此次的农场之行为实践团队研究的课题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见解。

图为i土地实践队成员参观大型农场 胡学锴 摄

劳动育人意义深 优良村风动人心

7月10日,实践团队继续跟随实践脚步前往崔庄村展开调研,当地书记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与当地的种粮大户就课题展开了深层次的讨论,了解当地土地流转情况。在交流中团队成员发现部分农户表示现在的孩子需要树立劳动意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也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在交流中团队成员发现要想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家长们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非常重要,需要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使孩子的劳动教育内容空白化,更不能对孩子劳动教育课程的完成“敷衍了事”。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时间过的飞快,“i土地”一行人带着问题前往杨胡李村,向当地负责人了解土地流转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孩子们需要接受农业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意识,并对团队成员提出的建立通过智慧土地流转建立农业劳动教育基地表示看好和赞同。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杨胡李村特色的孝膳食堂和信用超市,这里免费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午餐、理发和洗衣服务,并采用信用积分制度,村民可通过积累的积分在信用超市购买生活日用品。如今,当地已形成良好的村风村貌,这已经成为该村一张亮丽的名片。通过崔庄和杨胡李村一行,团队成员向当地讲述了关于土地智慧流转促进农业劳动教育现代化的思路,以及展开农业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起到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孩子接受农业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农业劳动教育需要依托政府、家庭以及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图为i土地实践成员与济宁当地农户面对面交流 胡学锴 摄

青春心向党 共绘新篇章

科教兴农地转易教,共绘乡村振兴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上,处在风云诡谲的时代浪潮之中,我们只有不断传承劳动基因、弘扬劳动精神、开展智慧农业劳动教育才能全面推进我国强国战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实践团队致力于将土地智慧化流转与促进农业劳动教育智慧化有机结合,实现“地转易教”发展模式,将土地进行合理高效化、智慧化流转,促进农业劳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实现共同赋裕,促进乡村振兴。通过为期四天实地考察,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新风貌,也了解到目前的土地流转状况与农业劳动教育基地的发展较慢、存在客流量短缺、交通不便、政策限制等普遍情况,在后期的工作中i土地实践团队成员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研究方向,并继续实践调研,通过团队课题深入研究实施,让孩子们知农爱农,使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来源:i土地实践队)